沩山乡地图
沩山乡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沩山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遗址众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余个。大沩云、芦花瀑布、仙女朝贡等构成了有名的沩山三十六景与新沩山十景,其中作为佛教南禅五大宗派之一沩仰宗发祥地的密印寺更是海外驰名。该寺于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由著名禅师灵佑祖师开创,占地面积100余亩,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其中主殿万佛殿为两层宫殿式大殿,高30米,内供佛三尊,四壁嵌有砖雕贴金佛象12182尊,是我国佛寺中的奇观。,沩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文人客来此,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与动人传说。密印寺现常住佛教人士百余人,每年有广东、香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内外近万名香客来此膜拜、寻根问祖。唐宋明清时期,温庭均、刘长卿、陶之采、陶汝鼐等涉足或隐居沩山,他们的山水情怀与千古诗文为沩山作了高品位的诗化垫基。“一代诗僧”齐己出生于沩山,后出家同庆寺,留下了诗作十卷800余首。唐宰相裴休笃信佛教,死后葬于此。沩山是世界罕见的富硒地质区,土壤中富含硒、锌等十多种微量元素,所产沩山土特产口味独特。沩山茶自唐代起即为历朝贡品,1988年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沩山豆腐、腊肉等均是沩山的传统美食,沩山擂茶更是沩山的特有风俗小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经济发展
沩山乡通过确立“旅游兴乡、茶业立乡、科技富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实现了乡域面貌的大大改观。沩山大道全面建设,旅游集镇已然成型;沩山茶叶成为省级著名品牌,湖南沩山旅游区成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乡以项目为平台、以招商为依托,走特色立乡之路,实现全乡茶叶面积达8000亩,茶叶年产值过亿元,旅游人数年均突破50万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真正将沩山打造成为长沙的旅游新乡与茶叶强乡。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9945男5222女4723家庭户户数3095家庭户总人口(总)9848家庭户男5167家庭户女46810-14岁(总)20050-14岁男10000-14岁女100515-64岁(总)693215-64岁男368915-64岁女324365岁及以上(总)100865岁及以上男53365岁及以上女47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9776
产业情况
在获有机茶认证与自营进出口权的基础上,2003年,沩山茶叶成功出口到欧洲,再攀发展新高。2003年,沩山乡茶业产值突破2000万元大关。同时,沩山山泉水厂、沩山硅矿石厂、赛悦石材厂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给沩山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工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800万元,新引进企业2家,技扩改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460万元。以建设万亩富硒优质生态茶园为主体,调优农业产业。采用政策鼓励、企业开发、建设扶贫、农民自主等多途径、多渠道发展,茶业产业大步前进。沩山乡新发展水田茶园近300亩,万亩富硒茶园500亩,沩山乡茶园规模已达到3000亩。同时,利用退耕还林契机,药材、果木林等经济作物在沩山乡得到了较大推广。沩山乡产业结构调整率近30%,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品质不断提高。借建整扶贫契机,沩山乡共投入资金近10万元,新修护砌渠匀,12万米,整修山塘40口。加快农村电网改造进程,沩山乡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实现大部分村电价由0.76元降到0.548元。加快生态沼气开发进程,融生态沼气、庭院立体经济、农家乐为一体,沩山乡新发展生态沼气近20户,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更新农村生活观念。借退耕还林为契机,实现了沩山乡永久性封山育林,新增退耕还林面积1047亩。
集镇建设
借黄祖沩公路建设契机,全面启动了40米宽的沩山大道建设。认真落实宗教政策,解决了10多年以来密印寺一直决而未行的38.9亩红线图问题,计划投资1亿元的密印寺修复建设已完成一期工程的钟鼓楼与围墙。裴休墓投资近10万元按原貌修复。投资300万元、占地近20亩的九年制综合学校完成了征地,砌好了围墙,后勤楼正在筹建。政府机关大楼建设征地15亩,已投入10万元做好规划,建设正稳步进行。财政投入近30万元,完成了按照“三区一园、三路一桥、一广场一风光带”的旅游小城镇总体规划及评审。投入近5万元,完成了沩山集镇鸟瞰图、平面图设计。征地近10亩,集镇垃圾填埋场、垃圾池已投入使用。2003年,小城镇建设共完成投入近500万元,集镇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资源
宁乡沩山漂流景区对外营业后,因其前所未有的刺激性和趣味性,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沩山漂流景区位于长沙市宁乡县沩山乡祖塔小龙潭,景区交通便利,距长沙市区仅95公里,距著名的千年古刹——密印寺仅15公里,漂流河道长5.6公里,落差近200米,属于大落差强刺激的双人自助漂流,漂流河道两岸奇峰陡立,苔藓满石,起伏跌宕,险峻无比。沩山漂流无论是两岸风景的优美程度,还是河道的惊险刺激程度,在国内都是一流的;特别是在漂流河道的中部,有一段长约一公里的连续险滩区,几十个大落差和特大落差接二连三的展现在游客面前,考验着游客的心理承受极限,其惊险性和趣味性在全国都是极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