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池镇地图
汤池镇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文化卫生
2005年,全镇有中学4所(包括原果树、石桥中学),学生5647人,小学16所(含希望小学),学生3048人,中小学教职工431人。其中汤池高级中学,有教职工81人,在校高中学生2256人;汤池镇中学设有28个初中班,教职工84人,在校生2100余人;建国前为县第七高等小学的汤池小学,1992年由上海造币厂捐资10万元改建为“庐江县希望小学”,1998年荣获“全国模范希望小学”,学校占地24225平方米,拥有2座教学楼,14个班及电脑微机实验室,现有教职工42人,在校生1068人。镇有文化站、新华书店和广播站。1993年开通有线电视。镇中心卫生院设有内、外、儿、妇科和中医、口腔、骨科等科室,30张床位,医疗设备齐全,2005年有职工97人。
一、概况
汤池镇位于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最北部,距县城70公里,西与富拉尔基区江岸乡隔江相望,北与榆树屯乡为邻,东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克尔台乡接壤,南与大兴镇为界。全镇总幅员面积为62万亩,共辖7个行政村、29个自然屯,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0192人,其中建城区4264人,境内居住汤池镇政府着汉族、蒙族、回族、朝鲜族,满族、达斡尔族,是一个多民族的乡镇。汤池镇历史悠久,早在1862年,有一位姓吴的牧民,经常到此地放牧,发现有一个四季不冻的池塘,后由吴、朱两家在此居住立屯,取名"塘池"。约在1935年后,人民称为"汤池",意为流不尽的温泉。1946年建立民政权,汤池属龙东县第五区;1948年龙东、龙西合并为龙江县,汤池则属龙江县第十区;1954年划归泰来县,属第十一区;1956年,并村划乡时,将第十一区划为大兴、汤池、托力河三个乡;1958年,三乡合并为大兴人民公社;1962年从大兴公社分出,成立汤池公社;1985年改制为乡人民政府;1995年8月撤乡建镇。
3、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汤池镇现有耕地52000亩,其中70%为大清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北方各类粮谷、蔬菜、水果等作物。(2)水利资源地下水丰富,上游有二道水库,三道岭水库和周家水库,可经大清河纵贯汤池全境,为全镇各业提供充足用水。
四、经济实力
二OO二年全镇粮豆薯总产实现22,000吨,农业总收入4717.5万元;工业总收入400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943元,财政总收入330万元。
旅游资源
汤池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1、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其水温稳定、水质稳定、水量稳定堪称华东一绝。水温63℃,水质达国际开发利用标准。宋代王安石曾来濯足,并留下“寒泉时所涌,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2、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湖光、山色、翠林、田园、村野”。金汤湖碧波潋滟,青山环抱;马果山连绵起伏,瀑飞崖奇;相思林翠绿欲滴,溪水漫流;更有山中古树名花,山外平畴河渠,相互映衬,多姿多彩。3、人文底蕴深厚,有明清遗风的居民老街,有宋代瓷窑遗址,有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有孔雀东南飞祠堂,有三国名将周瑜和小乔沐浴故事,有百花公主、江仙姑、茶花女等美丽传说,还有白云寺、玉虚观、泗州庵等宗教文化场所等。
汤池镇概况
汤池镇地处江汉平原中部,东邻应城市杨岭镇,西接京山县曹武镇,南抵天门市皂市镇,距应城市中心城区21公里。全镇辖18个村(街)委会,115个村民小组,3800户,17000人。国土面积50.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0亩。应汤公路全线贯通、长荆铁路横穿境内。境内气候宜人,雨水充沛,风景秀丽,四季如春。汤池因境内贮藏得天独厚的地下热水资源--“玉女汤”温泉而得名。唐代诗人李白曾游历其间,并有“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的题咏。汤池温泉具有储量大、水温高、水质好诸多特点,属全国五大高温温泉之一。温泉日动贮量达10000方,富含硫酸根、重碳酸根、氟、钙等20多种矿物质,可治疗关节炎及多种皮肤病,对发展旅游、特种水产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汤池境内不仅有陶家河古城墙遗址、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陶铸旧居等丰富的人文景观,还建有汤池温泉度假村、民俗风情乐园、垂钓休闲中心、“望月楼”等旅游景点,是旅游度假、娱乐休闲、洗浴疗养的胜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委、镇政府围绕“扬温泉优势,壮甲鱼产业,兴林果长廊,建旅游名镇”的工作思路,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团结拼搏,克难求进,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旅游风光
汤池镇傍山依水,景致秀美,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属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有名闻遐迩的温泉、情侣峰、龙眠山、望母寨、万佛湖三江景区、乌龙寺、龙王湖生态公园、白山寺、叶墩遗址等。清代桐城派文人戴名世因沐浴汤池温泉有感而作《温泉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龙眠山自然风景区,龙眠山,古称龙舒山,又名龙行山,位于大别山东麓,舒城县汤池镇龙眠村,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故居。李公麟因乐其山水,号“龙眠居士”,并自绘《龙眠山庄图》,苏轼为之《跋》,黄庭坚有诗咏龙眠山曰:“诸山何处是龙眠,旧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去,不应只雨一方田”。龙眠山形似卧龙,沟壑幽邃,层峦叠嶂,山青水碧,鸟语花香,站在龙眠山,可远眺万佛湖,近瞰情侣峰,令人心旷神怡。“龙眠毓秀”被誉为“龙舒八景”之一。龙眠山风景秀丽,名胜景点颇多,主要有二龙井、青布潭、老虎石、鸡冠石、龙眠寨、仙人床、玉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