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长沙市地图 > 望城县地图 >
东城镇地图
东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发展

东城镇人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自然环境优美,能源供应充裕,市场发育成熟,工业发展迅猛,商贸、服务业、物流业繁荣兴旺,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外商投资和发展经济贸易合作的理想之地。

经济

2010年,东城工农业总产值达42.8亿元,同比增长23.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63.3万元,同比增长44%,连续五年获县实绩考核“特别优秀奖”。
(一)地方财政收入情况。: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0年全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165.94万元,比2009年实绩增长18%,具体安排情况是:1、国税收入1309.8万元,比2009年实绩增长18%。2、地税收入1856.14万元,比2009年实绩增长18%。2009年,全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68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0.82%,比上年同期实绩2858万元减收175万元,减少6.1%,按征收部门税种具体划分:1、增值税收入1036.95万元,比上年同期实绩1221万元,减收184.05万元,减少15.07%。2、共享“四税”收入1087.99万元,比上年同期实绩1184万元减收96.01万元,减少8.82%。3、地方固定收入558.05万元,比上年同期实绩453万元,增收105.05万元,增长23.19%。
阳东县东城镇被评为广东省五金刀剪专业行业示范镇,阳东县隆重举行2011年重点项目竣工、开工和签约庆典,总投资达430多亿元的138个重点项目集体亮相。“中国刀剪之都”阳江刀剪焕然一新。作为刀剪重镇,五金刀剪是广东阳江重要的传统产业,目前的刀剪企业达一千三百多家,是中国主要的刀剪生产基地,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四和百分之八十五。东城是阳东县的工业重镇。欧家意介绍,“十二五”期间,东城将继续抓住工业之一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招大商引优资,壮大经济堆头,充实幸福物质基础。去年,该镇充分利用“省五金刀剪专业镇”这一品牌,成功向世行贷款近5000万元。利用这笔资金,今年东城将加大力度完善五金刀具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土地资源,致力打造精品园区,带动企业加快转型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五金刀具体系形成产业集群。同时,东城还将加大发展环境的宣传攻势,致力引进超亿元规模企业落户,带动劳动力转移。“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镇工业总产值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达到80亿元,财政收入要打造粤西地区亿元镇。”欧家意信心满怀地说。
东城镇:金村新村喜获“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下面是阳东十一五规划关于东城镇的建设:
(一)能源项目:4、22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线路及变电站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选址阳东县各镇
(二)交通、基础设施:1、阳东县城南新区。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6亿元。项目选址阳东县东城镇英村、丹载、报头、报平一带至南边江台公路。阳江粤西物流交易中心。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设商铺、会展大厅、酒店。项目总投资3亿元,选址阳东县东城镇金村。1、阳东县城南新区。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6亿元。项目选址阳东县东城镇英村、丹载、报头、报平一带至南边江台公路。9、阳东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总规模6万吨/日,总投资7296万元。首期工程占地19121平方米,日处理生活污水1万吨,投资1660万元,项目选址阳东县东城镇报头村花墩。
(三)工业:2、阳东县喜之郎高新技术工业园。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首期开发5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亿元,选址阳东县北惯镇与东城镇交界,7、阳东县长崎科技园。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亿元,选址阳东县北惯镇与东城镇交界,(五)旅游、文化及其他项目,1、燕山湖文化公园综合开发。规划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建设五星级酒店、文化广场、购物中心、商住小区等,建设集人口与教育、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公园。总投资15亿元,选址阳东县东城镇湖滨路。3、阳东金桂花园小区。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7亿元,选址东城环山路。4、龙塘商住小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3亿元,选址阳东县城。8、阳东广雅中学。占地面积191680平方米,96个教学班。主要建设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及附属设施,首期建60个教学班,建筑面积562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1亿元,选址阳东县新华路。9、阳东县第二高级中学。占地面积450亩,规划75个教学班,学生4200人。项目总投资1.1亿元,选址阳东县东城镇阳东花园东南边象山一带。2005年东城镇工农业总产值13.76亿元,增长26.9%,其中工业13.01亿元,同比增长26%;农业0.66亿元,同比增长3.5%;地方财政收入1586万元,同比增长26.9%;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同比增长16.8%,人均收入5452元,同比增长6%。作为粤西新兴的工业城镇,东城镇交通发达,是阳江地区的东大门。325国道贯通全境,内有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和开阳高速公路的大出口,是粤西南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同时,镇内有那龙河、尖山河汇流入南海,有集客运、货运于一体的阳东车站,可通往省内各大城市。镇内道路建设己基本形成网络化、硬底化、标准化,融入了大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

投资

近年来,东城镇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投资者前来办实业,经济飞跃发展,建立起了金山、官山、五金刀具产业园和那味等到8个工业园区,形成了以五金刀具制造业为特色主导产业,并带动发展了铸造、服装、化工、食品、塑料、器材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体系。五金刀具产业形成“十八子”、“盛达”、“银鹰”、“金辉”、“亚洲飞轮”、“巧媳妇”等一批自创的品牌。先后被中国日用五金协会等单位授予“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等荣誉称号,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城镇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刀具制造之乡,2003年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五金刀具专业镇”。随着阳东碧桂园、广东阳东广雅中学、喜之郎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兴建,必将推动东城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土地利用现状及种植面积总产量

东城镇2007年末耕地面积10.4563万亩(其中水浇地1.6万亩、山旱地8.8563万亩),人均耕地8.1亩,林地面积7101.2亩,均属中低产田。2007年全镇完成总播面积95263亩,粮食总产量11802.8吨,其中播种小麦17750亩(产量2832.3吨)、玉米6500亩(产量4206吨)、豆类55500亩(产量4291.9吨)、大麦1600亩(产量472.6吨)、油料1333亩(产量199.7吨)、大蒜300吨、水果147.5吨。2007年完成订单种植面积7.2万亩,完成有机地块认证8300亩。土地利用现状中的主要问题是林地面积少,田间林、路、渠井配套设施差,土壤肥力低下,缺氮少磷。
三、土地利用现状及2007年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及总产量:东城镇2007年末耕地面积10.4563万亩(其中水浇地1.6万亩、山旱地8.8563万亩),人均耕地8.1亩,林地面积7101.2亩,均属中低产田。2007年全镇完成总播面积95263亩,粮食总产量11802.8吨,其中播种小麦17750亩(产量2832.3吨)、玉米6500亩(产量4206吨)、豆类55500亩(产量4291.9吨)、大麦1600亩(产量472.6吨)、油料1333亩(产量199.7吨)、大蒜300吨、水果147.5吨。2007年完成订单种植面积7.2万亩,完成有机地块认证8300亩。土地利用现状中的主要问题是林地面积少,田间林、路、渠井配套设施差,土壤肥力低下,缺氮少磷。

经济

2005年,东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00元,国民生产总值2.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178万元。共完成财政总收入999.5万元。镇内有中学1所,村完小4所,幼儿园1所、1个教学点,有7个健全的医疗网点;有油茶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水果基地、闸蟹和商品鱼养殖基地;组建了东城珍珠养殖协会和东城养殖集团公司等专业合作组织。镇内还有长沙市第二大堤垸——苏蓼垸,目前,该垸被定为“望城县珍珠蚌养殖基地”和“望城县发展避灾农业示范基地”。2002年底,在长沙市生态规划中,苏蓼垸被划定为多样性生物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2006年以来,东城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农业强镇,产业富民”战略,依托一线(即长湘公路东城联络线、延伸线),开发两片(垸区水产养殖片、丘陵区工业片),建设三区(休闲观光农业区、多功能商贸区、工业经济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建设富裕、平安、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东城。

简介

东城镇地处于和龙市东北部、海兰江中游,是和龙市的农业重镇。地处三市三镇之间,距和龙市44公里、龙井市6公里、州政府延吉市25公里,八家子镇20公里、头道镇18公里、福洞镇20公里;镇的北部有和龙市至龙井市一级公路、和龙至朝阳川的铁路贯通于镇的中部;全镇幅员143.75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51个自然屯,总人口10721人朝鲜族人口9993人,汉族721人,满族7人,这里是朝鲜族风俗、特色最浓的镇,也是和龙市的生态示范镇。

一、地理位置、人口及劳力

东城镇地处天山北麓东端,位于木垒县城西南21公里处,东与照壁山乡相连,西与西吉尔镇为邻,南至天山深处与鄯善县搭界,北与奇台县老奇台镇接壤,地势南高北低,由南至北分为山地、丘陵、戈壁三部分,平均海拔1240米,总面积576平方公里,是木垒县人口最多、居住最为分散的一个农牧业大镇。东城镇辖沈家沟村、四道沟村、东城口村、孙家沟村、鸡心梁村、东城村、黑山头村7个行政村,有汉、哈、维、回、塔塔尔、乌孜别克、东乡7个民族,4085户1378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37人。农牧业人口为3515户12876人,占总人口的93.4%,城镇人口570户911人,乡镇劳动力8740人,占总人口的63.4%。2007年末人口出生率5.79‰,自然增长率1.38‰。全镇有机关单位15个,7个党总支,2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83名,其中女党员119名,少数民族党员8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