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开封市地图 > 开封县地图 >
八里湾镇地图
八里湾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文民俗

叶君健八里湾是中国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叶君健的故乡。该镇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地区。主要山峰有小金山、卓旺山。倒水河和阳(逻)福(田河)公路纵穿南北,京九铁路支干线横跨东西。全镇总面积100.6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委员会,277个村民小组,9184户38103人。镇人民政府设在八里湾。在革命战争年代,八里湾不仅诞生了周纯全(上将),刘飞(中将)两位人民军队高级将领,还走出了一代文将军——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叶君健。其著作有中文、英文及世界语写的小说,评论和翻译文学作品三十余部,计四百万余字。代表性长篇小说《山村》、翻译作品《安徒生童话选》,已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叶君健先生在国际国内享有盛名。该镇民俗古建筑吴氏祠,充满传奇色彩且声名远播。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为1410平方米。三幢房屋之间有庭院相隔,廊庑相连。屋顶上建有龙头鱼尾式巨檐,其墙壁、门窗、栏杆等均以神话人物,珍禽猛兽,山川风景雕绘而成。有《八仙图》、《太极图》、《群英会》、《金鼠戏萄葡》等多种彩绘石雕、镂空雕、陶塑民间工艺作品。造型生动,形象逼真。1988年吴氏祠堂被省文物局定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民间刺绣鞋垫在该镇众多民间艺术中,民间刺绣鞋垫(俗称绣袜底)与民间舞蹈《五虾戏鲶》堪称一绝。按当地风俗,大凡姑娘出嫁前,要用布料、竹叶等制成袜底,然后用五彩丝线在袜底上绣出各种花纹图案,以作陪嫁之重要物件。图案内容较广泛,有祝愿婚姻美满,白头到老的“蝴蝶戏牡丹”、“二龙抱金丹”,也有掇其大自然之山川景色、松竹梅兰之组合、夸张图案。所绣袜垫五彩斑澜,美不胜收。然后将所绣之袜垫,串串连起来置入闺箱之中,待出嫁日供人们观赏。1988年,该镇多件刺绣作品被推荐参加北京民美展览,后又被选送至香港,台湾以及东欧七国参展。民间舞蹈《五虾戏鲶》则是该镇所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它由6人表演,1人持鲶鱼,5人持虾(鱼、虾道具均用竹篾制作而成)。表演起来,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深受群众喜爱。该舞连续三次参加红安民间艺术节,被评为优秀民间舞蹈。

乡镇简介

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八里湾镇位于七朝古都开封市东25公里处,面积81.7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5.6万人、7.6万亩耕地。陇海铁路、106国道和日(日照)南〔南阳)高速公路从镇境腹地穿过.89公里的乡村柏油路环绕全镇,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电话、手机2.5万余部.该镇交通、通讯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娱乐丰富多彩。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店铺林立,个体私营经济一条街和开罗路十里商贸长廊,楼房鳞次栉比,商贾云集,已初具现代化城镇的雏型。八里湾镇位于七朝古都开封东28公里处,陇海铁路从镇北部境内通过并设有黄姚火车站,国道106公路自境西北向东南斜穿镇政府前街。86公里环乡路通达全镇77个自然村,800门程控电话遍布全镇,有线电视互联成网,全镇总面积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万亩,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主导产业闻名于开封市,地理环境优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便利。八里湾镇辖八里湾、刘铁、锦江等23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2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200人,其中农业人口48000人。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13元,比98年净增230元。八里湾在1997年12月29日被省政府批准为八里湾镇,并于1999年9月26日举行撤乡建镇庆典仪式,实现了历届党委政府的共同夙愿。在党的开放政策和富民政府的指引下,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1999年完成财政收入489万元,比1998年增长113万元,农业总产值13299万元,工业总产值23499万元,在全市94个乡镇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中位居第十位。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八里湾的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民间艺人王玉泉将园笙改为方笙,在省内外享有盛名。玉皇庙民间艺人组织的旱船、跑马、狮子、花轿闻名于开封市,贾寨的高跷,八里湾、俄赵的盘鼓在省市颇有盛名。教育质量年年位居全市之首,并率先在全国普及了九年制度义务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铁映同志的高度评价。

民生建设

八里湾镇红安县八里湾镇党委、镇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民生建设。实施“五大工程”,着力为弱势群体构建“安全网”,促进了社会和谐。“福星工程”为五保老人造“乐园”。为了解决农村五保孤老生活困难,改善居住条件,该镇先后兴办两所福利院。全镇85名五保孤老迁居到镇福利院,由镇集中供养。福利院有院民宿舍、娱乐设施、保健器材和体育活动场地,配有专人护理,吃、穿、住、医、玩等保障全面由镇包干供给;每月还发给零用补助。舒适的居住环境,良好的保障条件,让五保孤老享受天伦之乐,他们称“福星工程”为“乐园”。“低保工程”为困难户送温暖。全镇城镇低保工程于2002年启动,镇民政办根据低保户的困难程度进行适当调整,做到人员有出有进,享受标准有高有低,提高了入保率。低保户达到918户,1065人,平均每村51人。当前已落实每季度享受低保金额98835元。为了减少资金发放环节,确保专款专用,该镇将低保金直接拨付到镇信用社,低保人员凭信用社“一本通”直接到信用社领取。“医疗工程”为农民看病解难。“医疗工程”主要是镇政府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机制。据镇农合办统计,农民参合积极性高涨,2008年参合达到6473户,25892人。农民从合作医疗中真正得到了实惠,看病负担大大减轻:2007年全镇合作医疗住院补偿人数413人,补偿金额286695.16元。该镇凉亭岗村八组村民王爱莲患脑出血,住院治疗费用5114元,出院结账时个人只付1656.1元,合作医疗补偿3457.9元,补偿率达67.8%。该镇对农村患大病的困难农民除了按合作医疗政策给予补偿外,还给予大病救助补偿。八里湾村刘桂荣中风偏瘫多年,多次住院未愈,费用近三万元,镇政府调查困难情况后,立即补偿她3000元。全镇发给大病困难救助费3.1万元,救助人数12人。八里湾镇“就业工程”为下岗工找“饭碗”。为了缓解下岗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该所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采取委培方式为他们进行电工、缝纫、建筑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培训193人次,共补偿培训人员资金1.6万元。宝剑桥村青年胡伟萍在培训班上学会了缝纫技术,结业后推荐到武汉一家制衣厂工作,月薪达到2500元。“安居工程”为危房户分忧。2008年七月连降暴雨,镇党委书记、镇长张治祥带领镇工作人员进村查灾抗灾,发现有的困难农户危房未修复,镇党委决定申报上级民政部门扶持,采取镇村组帮助,个人出一点的办法,筹资10万余元,帮助23户危房户修危房35间。八里湾镇“五大工程”的实施,不仅为弱势群体构建“安全网”,也为社会和谐打造了“稳定器”。2008年全镇出现了无进省城以上单位上访,无群体上访,无刑事案件发生的现象,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建设呈现良好态势。

社会事业

1、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八里,一是继续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积极推广和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效益农业。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文化市场执法力度,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迷恋网吧的问题。二是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医用药困难问题。三是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倡导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建设,四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以“五个基本”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狠抓计划生育长效机制的落实,保持和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启动并完成八里计生服务大楼建设。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一是树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强烈的工作热情和严肃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把本事用在促发展上。二是教育干部勤政爱民,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三是树立廉洁从政的作风。把“真心实意爱民,强化服务便民,发展经济富民,稳定社会安民,廉洁勤政为民”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廉洁自律,防微杜渐,过好名利关、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行政辖区

镇政府驻八里湾,人口27206人,面积101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八里湾、凉亭岗、八里湾、王家岗、东边田、毛张坞、向家湾、许家田、陶家田、中和司、卓旺山、莲花山、陡山、王家湾、石门桥、大河畈、宝剑桥、李东湾、袁家岗、刘明秋、小金山、旺家田。

获得荣誉

1999年对镇政府前街进行拓宽改造,填补空档并延伸至106国道,对八里湾南北大街进行拓宽,规范了镇容镇貌,美化了镇容环境。八里湾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很多荣誉:(1)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2)被河南省农业厅授予“粮食生产百强乡镇”;(3)被河南省科委评为“河南省科技示范乡镇”;(4)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5)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十个先进典型之一;(6)被市政府评为“开封市科技示范乡镇”;(7)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一类乡镇”;(8)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乡镇企业先进单位;(9)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党委、“五强乡镇党委”、“六好乡镇党委”;(10)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畜牧产业化经营十强乡镇”;(11)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建设先进镇”、“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