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广元市地图 >
旺苍县地图
旺苍县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

旺苍东河桥是我国最早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在中国最早使用弗氏预应力锚具体系,全长248米,下承式钢管混凝土预应力系杆拱桥,矢度1/6。:广旺铁路横贯全境,西起广元城区,东至旺苍县普济镇,新建成的乐巴铁路(乐坝至巴中)连接了广旺铁路,也连接了广元和巴中。广巴高速公路也贯穿旺苍且已建成通车。

旺苍县的科技文化

科技开发机构:旺苍县科技开发中心1989年成立,隶属县科委,是全民有所有制的事业单位,科委主任田云秋主管科技开发中心工作,并兼任主任。主要承担旺苍县科技项目开发。1989年承担的“杜仲栽培综合技术研究”课题,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元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编入了1992年《中国科技成果大全》,并承担了“十万亩杜仲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等国家级星火项目,以及旺苍县科技开发其他项目。
科技成果介绍:杜仲栽培综合技术研究科技成果简介,成果持有者::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科技中心,主要研究人员:谭显富、罗仕聪、吴春瑛、罗华、向鑫宗,鉴定时间:1991年8月19日,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杜仲栽培综合技术研究,是1989年,四川省科委下达的科研课题,主要内容:①速生成林技术,②幼林间套栽培技术;②根段扦插繁殖技术;④纵环状剥皮再生技术。该成果提出杜仲快速成林的综合技术措施,使3年生杜仲株高生长量提高61%,7年胸径可达ll—12厘米,采用保树剥皮技术,再生皮愈合率达95%以上,实现了资源永续利用目的,该成果1992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持进步三等奖,并编入了《中国科技成果大会》。
县志修志成果:1982年l1月20日,旺苍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编制历为5至7人。1997年机构改革被定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编制5人。现有办公用房300多平方米及其基本办公设备,有各种工具书1000多卷(册)。单位经费为全额财政预算。自修志机构成立至1999年其主要修志成果有:一、修县志l部。《旺苍县志》1997年4月出版发行。该志荟集了旺苍1560余年的历史,凡25篇,加概述、大事记和附录计97万余字。全书有地图、黑白、彩照3000多幅,文图并茂。全面记述了旺苍的历史演变和现状。《旺苍县志》的出版结束了旺苍有县无志的历史。二、修乡镇、部门和厂矿志98部。其中《旺苍县劳动志》、《旺苍县工商行政管理志》、《旺苍县民政志》、《旺苍县粮食志》、《旺苍县财政志》、《旺苍县邮电志》、《旺苍县工业志》、《旺苍县科技志》《旺苍县金融志》、《旺苍县交通志》、《旺苍县书店志》、《旺苍县畜牧志》、《旺苍县教育工会史》、《旺苍县农业志》、《旺苍县教育志》、《百丈乡志》、《干河乡志》、《旺苍县化工厂志》、《旺苍县治城煤矿志》共19部为铅印本.,《旺苍县检察院志》、《旺苍县法院志》、《农建乡志》、《木门乡志》等16部为油印本;其余均为手抄本。三、年鉴编辑。1997年5月起,全县开始年鉴编辑工作,至1999年底共编辑部门年鉴74部,除3个大部门未动以外,其余各部、委、局、室基本上都编辑了年鉴,编辑率达95%以上。《旺苍年鉴》1999年版,于1999年10月编辑成书。全书设17篇500多个目,合大事记和概况计60多万字。全面反映了1986年至1997年旺苍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四、读志用志。《旺苍县志》出版后,县上召开了隆重发行工作会。通过努力,《旺苍县志》国内发行到北京、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和重庆以及省内十几个县市.,县内发行到行政村和基层部门。国外发行到美国、日本、朝鲜和加拿大等国家。全国方志年鉴信息中心、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北京万事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图书大世界国都书店以及一些个体收藏家不时来函购买县志和部门志。这不仅对宣传旺苍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引来了一批志书兴趣者。近几年驻某市二炮部队、绵阳市林业局、巴中和阆中市有关部门等先后派专人到旺苍购买县志,查找资料。有关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论证均在志办室索要了县志,甚至不少因边界、林界、地界发生纠纷以及干部任职时限和职位上发生争议都要在县志上找理论根据。特别是新上任的市、县领导到职首先就是读县志,类似情况送县志12本,年鉴5本。地方史志真正发挥了资政、育人、存史的作用。旺苍有汉、羌、苗、朝鲜、回、满、壮、蒙古、白、藏、彝、布依、俄罗斯共13个民族。汉族占99%以上。主要姓氏有李、张、王、赵、何、徐、毛、康、董、白、、尹、郭、杜、杨、吴、雷、昝、刘、候等160多个。旺苍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较之普通话大同小异。历史上,旺苍人的服饰多为头包帕子,身着对门擦或满大襟布钮衣服,下穿扎腰裤,农裤多宽大,便于山区行走。脚穿圆口布鞋,女式还有绣花鞋,但大多是稻草做的草鞋,冬天穿棕袜子既滤水又保暖。草鞋分“单边子”和套草鞋两种,“单边子”多为热天用,套草鞋主要是冬天用来套棕袜子。这些穿着打扮,现多被西装、流行服替代,但边远山区还时有所见。‘食以大米、玉米、小麦为主,兼食五谷杂粮,薯类为红苕、洋芋。肉食多为猪肉。烹任法主要是蒸、煮、炒、炖、焖。最具特色的就是豆花酸菜包谷针稀饭、炯鼎罐干饭和火烧馍。好饮酒,农村常以叶子烟、小瓦罐热酒应酬临时过往客人。大多农村住房以木架房子为主,样式有“四合院”、“撮箕口”、“尺子拐”、“一条枪”房子后面接猪、牛圈,称“偏厦子”或“私檐子”。地基大多选在避风、隐蔽的地方,有“明坟暗屋基”之说。旺苍农村的婚、丧、嫁娶礼仪繁琐。一对新婚夫妇从说媒到完婚一般要经过纳来、问名、纳古、纳征(作揖)、请期过礼、迎亲等,史称“六礼”。每道程序又有不少规矩,若有冒犯就被对方斥为不懂规矩而扯经讲理,称“说话”旺苍人把丧葬称作过“白事”程序也极复杂,前后要经过报讣、入硷、告孝、开孝、祭奠、安葬。一般三日内做毕。孝家最难过的就是告孝关,孝子要将自己对过世老人生养死葬的,情况向“人主”说清楚,主要说明丧者是衔药而死还是坑病而亡。若不如“人主”之意就会惹来麻烦。安葬后要烧“七纸”,7天一次。共烧7次,满百天要烧“百期”纸。之后就是每满一周年烧一次纸,称烧“周年”纸。共烧3周年。旺苍兴过的节日较多,除中华民族普遍过的节日外,还兴过“乞巧节”和“月半节”。“乞巧节”为农历七月初七。“月半节”为农历七月十四日,又称“亡人节”,各户设香案烧香烛,供刀头(一块猪肉)、英酒“迎亡”然后将封好称中元封钱的冥钱纸在河边成堂屋焚化,封钱上写有亡人的姓名,一般从祖辈开始。旺苍的耕作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农村搬运东西善背,用背架子背柴、革,用背桶背水,用粪桶背粪,用背篼背玉米棒子和谷物。几个人同时完成一项重活多以号子调动力量。除玉米革有以锣鼓督促的习惯,称“薅锣鼓草”。劳作时,常以山歌或摆龙门阵来解除疲劳。创造了旺苍地区丰富的山歌文化。位于四川北部,东临巴中,西靠广元,南接苍溪,北界陕西的汉中市,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旺苍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区后期的首府所在地。1932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挥师进入川北,创建了川陕苏区。1933年,红军进入旺苍境内,解放旺苍城。6月底,在旺苍的木门寺,召开了著名的木门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将原来的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1934年,红四方面军胜利粉碎了敌人对川陕苏区的“六路围攻”。11月下旬,川陕苏区的党政领导机关及后勤所属机关,相继迁到旺苍城。当时,不到1平方公里的旺苍城,就驻扎有40多个领导机关。川陕苏区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王树声等在这里部署了广昭、陕南和强渡嘉陵江战役,进行了迎接中央红军北上的准备工作。1935年4月红军出发长征,离开旺苍。旺苍老城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红军城”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旺苍在川陕苏区时期,是红四方面军进入最早、撤离最晚、战斗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在那如火如荼的两年又四个月里,在旺苍这块红色土地上,到处印满了红军的足迹,渗透着红军的血汗,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时仅10余万人口的旺苍,就有1.2万余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队伍。旺苍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无畏地为摧毁旧势力而战斗,为建设新社会而献身。他们给中国革命史册谱写了璀璨夺目的篇章。1980年10月,徐向前元帅为旺苍题词:“继承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英勇牺牲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大无畏气概!”1985年1月,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也给旺苍题词:“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把老革命根据地建设好。”,红军伟业垂千古,巴山烽火照千秋。40多万旺苍人民没有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殷切希望,他们以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红军开劈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进。近几年来,旺苍人民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兴县致富,文化开路”的战略决策中,以“创建文化先进县,繁荣经济奔小康”为目标,大力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敢为人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取得了三年三大步,连上新台阶的可喜成绩。1995年建成四川省首批文化先进县,1996年荣获全省文化模范地区光荣称号,199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1999年旺苍图书馆又夺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的桂冠。这些荣誉的取得既是对旺苍文化事业建设的充分肯定,又是对老区人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极大地激发了旺苍人民发愤图强的爱国主义热情。推动了旺苍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今,旺苍的文化事业成绩斐然。
旺苍县中小学校介绍:全县有各类学校429所,其中教师进修校一所,普通高完中三所,职业高中一所,单设初级中学14所,小学附设初中点15个,县城小学二所,乡镇中心小学34所,农村完全小学83所,非完全小学255所,县城示范幼儿园二所,乡镇成人学校35所。全县中小学册校学生共54350人,其中高中(含职高)2198人,初中14882人,小学37270人。全县中小学教师中,中专学历册2410人,大专学历762人,本科学历130人。
旺苍文化服务机构及设施概况:旺苍文化服务机构齐全,设施完善。县文化馆占地约2500平方米,8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位于街面。拥有各类文化专职干部12人。负责组织全县的文化活动,常年开展各类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获“国家二级文化馆”称号。县文管所,有文物干部5人,负责全县的文物保护工作。主管境类闻名全国的“红军城”、“木门军事会议会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县图书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有专职干部6人,馆藏图书120000余册,馆类阅览室、藏书室、声像室、读者健身房等服务设施齐全,常年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和送书下乡活动,年拥有读者150000万余人。先后被授予省“文明图书馆”、国家“二级图书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县新华书店占地5000余平方米,有干部职工50余人。服务网络分布在全县35个乡镇。年销售总额1000万元。改建后的门市部环境优美,安静舒适,可藏书200000余万册,容纳读者1000余人。县电影公司占地7000余平方米,有干部职工40人。负责全县的电影放映和电影影片的发行工作。公司有电影放映场两个,录像放映厅3个,农村电影放映队30个。特别是位于街面的集娱乐、商贸于一体的综合大楼,每年可创税利300000余万元。
旺苍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旺苍坚持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以文艺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任人为贤”和“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扎扎实实地抓好四支队伍建设。一是在文、博、图单位,坚持“选贤用能”、“吐故纳新”的原则,先后选拔、引进、调入中青年干部10余人,建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文化龙头队伍。二是坚持面向基层,突出重点,建立了一支以招聘文化专干为主,自聘文化辅导员为辅的多体制并存的乡镇文化干部队伍,挑起了农村文化的大梁。三是坚持集纳人才,切磋技艺,多出精品,繁荣文艺的指导思想,成立了“旺苍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有美术书法、作家协会、音乐舞蹈、艺术摄影等会员300余人,壮大了文艺队伍。四是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成立了由老、中、青演(乐)员100余人组成的“旺苍业余文工团”;机关、厂矿、乡镇先后建立了文艺演出队、电影放映队、龙灯狮舞队、唢呐钱棍队、川剧座唱队、体育代表队共162个、文艺骨干多达3458人,创历史最高水平。涌现了木门、嘉川、九龙、三江四个省级文化、体育先进乡镇。旺苍老城、木门镇分别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旺苍红军城(旺苍老城)、“木门军事会议会址”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参观者来此参观、旅游、考察、研究。'92广元女儿节《蜀门颂》专题文艺晚会的成功举办,极大的展示了革命老区文艺工作者的艺术风采。'95《万紫千红》文艺方队在庆祝广元建市十周年的开幕式上。以精湛的技艺,新颖的造型,巧妙的服装、道剧变化和良好的艺术效果荣获一等奖。'96━'98广元女儿节传统凤舟赛,旺苍代表队,力挫群雄,连续三年夺得一等奖。'99广元西交会、女儿节专场文艺演出《红土地上的歌》以其思想性好,艺术性高,观赏性强的优点,受到省、市领导及四省十六方宾客的高度评价,大大提高了旺苍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旺苍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创作紧扣时代脉搏,讴歌改革开放成就的文艺作品。画家林清和的年画《血染的风采》、《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美展中荣获二等奖;青年书法家张宽生的书法作品30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等级奖,部分作品赴日本、朝鲜、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受到高度评价;前政协主席邱友常、文化馆创作干部刘金枝合编的红军故事《九龙寨》和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扬荣生的小品《幺妹跑车》获得省曲艺新作三等奖;文化馆创作干部扬强鼎、文世巍创作的小品《路障》、《不该忘记》'98年参加全省曲艺小品调演分别荣获创作、导演二等奖、表演一等奖;县文化馆音乐创作干部陈建新创作的校歌《桃李芬芳春满园》在'98全国校园歌曲大赛中荣获金奖;县文联副主席、县作家协会主席、四川省作协会员、特级教师王勇(笔名:潇湘)近年来发表文艺作品1000余件,公开出版发行散文集《尘世睟语》《耕云播雨》《挺胸抬头》《时光空巷》、小说集《巴河纪事》、文艺研究专著《古雪集校注》和红色历史文化《红色记忆:川北,陕北》、地方文化作品集《旺苍史话》《旺苍乡镇史话》等10余部;前县文艺创作协会理事长何学元撰写的散文、杂文见诸国内各大报刊,有30余件作品获省级、国家级奖励,出版了个人专辑《大山的回声》;青年作者王勇、王强兄弟编著的散文诗《雪地红豆》和邓坤国、韩梦兰夫妇编著的《再次爱上冬天》,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川江号子的散文集《无雪的冬天》公开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好评;退休教师扬永乾的长篇小说《幽兰何在》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文化局摄制的《木门,永远的思念》、《东风染尽三千倾》《春风化雨润无声》等专题片在招商引资,争先创优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旺苍县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市区可使用土地面积0.08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005万公顷,商业用地0.015万公顷,住宅用地0.030万公顷,农业用地0.025万公顷,其它用地0.005万公顷。
旺苍县矿产资源:全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发现矿种67种,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6种,累计探明各类矿产储量达4.3亿吨,主要探明储量的矿种有:煤:1990万吨、铁:7734万吨、石灰厂:6489万吨、长石:126万吨、软质耐火粘土:1268万吨、黄铁矿:300万吨、花岗石:2650万立米。具有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矿种是:煤(储量大、品质好),长石(K2O含量10一14%、是全省品质量最好的长石基地),石灰石(CaO含量53.4%、质量达国家一级品位),温泉(在全省40处名泉中名列第四、水温42℃、H2S:17.11g/L、F:3.6g/L、HS:O2:33.6g/L)。地质部门正在地勘工作的矿种有:岩金、铜、铂、石油及天然气。
旺苍县森林动植物资源概况:旺苍县林业用地177257.5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59.6%;森林覆盖率为53.98%,活立木蓄积6382262立方米。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17178.4公顷,占林业用地的66.1%;疏林地1766.9公顷,占9.92%;灌木林地40121.3公顷,占22.6%;宜林荒山17778公顷,占10.02%。用材林面积81079.6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2.7%;防护林面积26609.2公顷,占23.8%;薪炭林1635公顷,占1.5%;特用林2231.6公顷,占2.0%;经济林面积5589.1公顷,占4.8%。全县有乔木和直立灌木68科152属292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21属35种,被子植物68科131属257种,乔木树种主要有桦木、华山松、水青冈、山毛榉、杨树、柏木、马尾松、桤木等,县域内还有银杏、杜仲、天麻、厚朴、鹅掌楸、水杉、水青冈等多种珍稀、保护植物。全县现有杜仲30万亩,3006.6万株,系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杜仲之乡。全县野生动物有7纲32目74科186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2种;兽纲有7目3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豹、云豹、麋鹿、扭角羚、金猫、狲猴、黑熊等17种;爬行纲包括3目14种,有蟒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两栖纲4目6种,国家二级一种(大鲵);瓣鳃纲1目2科2种;鸟纲16目118种,有金雕、白鹳、白颈长尾雉等23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鱼纲1目9种。
水利资源:全县境内沟谷发育、水网重布、大小溪沟河流甚多主要河流有西河、东河、黄洋河、李家河、盐井河、宽滩河等属嘉陵江水系;白河、白水河、寨巴河、洛平河属渠江水系。东河是旺苍最大河流,在旺苍县城以上流域面积2701平方公里,河长151公里,平均比降6.83%,流域形状呈东北西南向的扇形。全县年平均降雨量1209毫米。地表径流19.36亿平方米,人均拥有4548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0.22万千瓦,可开发近10万千瓦,已开发0.5314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8%。在境内纵多河流中,开发价值最大的东河,多年平均流量62.34立方米/秒,理论蕴藏量32.2万千瓦,是旺苍水能资源开发的重点。
旺苍县旅游资源简介:鼓城山——七里峡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一处集山、水、林、泉、洞、气(象景观)、生(物生态)、地(质地理)等八类景观为一体的山水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在不同的季节里分别展示出其“新、香、绿、奇、凉、爽、清、明、幽、静、雅、秀的景色特点,足以使人流连忘返。其中的鼓城山以其茂密的森林及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雄踞川北之榜首;七里峡以其小巧玲珑、幽雅秀美著称于世;白龙官以其宏伟的规模、光怪陆离的丰富景点而有别于川南洞穴。
人口就业:(2008年),●总人口45.77万人,男女结构108.4:100,自然增长率3‰。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全县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2万人,占总人口的4.8%;中学文化(含中专)22.35万人,占总人口的48.83%;小学文化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36.62%。全县现有在读中小学生6.2万人,儿童入学率达99.8%。从民族来看,全县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8%。从职业状况来看,全县农业人口35.79万人,占78.2%;非农业人口9.98万人,占21.8%;共有各类从业人员22.6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8.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占60%,第二产业占23%,第三产业占17%。●城镇劳动工资:平均工资6048元/人年,其中:服务业6521元/人年,制造业5280元/人年。
基础设施:县城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建成城市街巷50条,城市道路33.41公里,道路面积30万平方米,城市桥梁3座,排水沟长度为28.17公里,城市防洪堤5.8公里,城市路灯50盏,供水管网47公里,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5万吨,供水面积12平方公里,供水率达90%,环卫清扫面积30万平方米,日处理垃圾80吨,建成垃圾处理场一座,粪便处理场—座,公厕及垃圾中转站17座。城区绿化面积路25.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达10.15%,人均绿化面积8.41平方米。
农业:●农业人口34.5万人、可耕地面积1.89万亩、荒山面积20.5万亩。●粮食总产量19万吨/年,油菜4070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47元/年,畜牧业,●年出栏猪36.63万头,牛1.84万头,羊7.62万头。

旺苍县历史沿革

旺苍县,治东河镇。镇由古城百丈关、老城旺苍坝、新城冯家坝和孙家坝组成。地理坐标北纬32013',东经106017',海拔480米。全县幅员面积3004平方公里,辖15镇20个乡,352个村(居)委会,130589户,449800人。城市规划二轮编修城区东至化工厂,西临嘉川火车站,南抵青岭山,北迄谢家碥,面积约6平方公里。县城距广元市66公里,距省会成都300公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已有先民在旺苍栖居繁衍。西周时,今旺苍东属巴、西属蜀。春秋时为蜀国苴侯领地。前316年,秦灭蜀、巴后,以苴侯国地置葭萌县,旺苍境隶属葭萌县,前285年,秦杀蜀侯绾,国除,置蜀郡,葭萌隶蜀郡;至西汉,属益州广汉郡葭萌县,王莽新朝曾改益州为庸部,改广汉郡为就都,旺苍属庸部就都葭萌县,更始二年(24)公孙述据蜀,改就都名子同,旺苍属子同葭萌县;东汉,隶益州广汉郡葭萌县,蜀汉属梓潼郡汉寿县;西晋属梁州梓潼郡晋寿县,东晋隶晋寿郡晋寿县。旺苍境内置郡县始,至今长达1580余年,南朝宋武帝永初元至三年(420—422),置宋熙郡并兴乐(今嘉川镇嘉川坝)、嘉昌(今国华镇国华场)二县,郡治兴乐县,隶梁州。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后,置平周县(今东河镇冯家坝),隶梁州北马西郡(治今阆中市)。平周县除隶北巴西郡外,并为白水郡(郡亦属梁州、治新巴县、即今江油市雁门坝场)属县,是为两属县。南朝齐,宋熙郡、兴乐县、嘉昌县及平周县仍置,郡县隶属与治地无变。南朝梁,宋熙郡隶黎州、仍领兴乐、嘉昌二县。天监四年(505)至天监七年(508),北朝元魏占据宋熙郡及其属县。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改梁黎州为西益州,同年,梁收复宋熙郡。天监八年(509),平周县废。普通六年(525)置木门郡,隶属巴州,领新置伏疆县(今木门镇木门场)、池川县(今普济镇大池坝),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宋熙、木门二郡及其属县为武陵王萧纪割据。西魏废帝二年(553)废嘉昌县。宋熙郡仍置,隶利州,领兴乐一县。恭帝元年(554),改兴乐县为嘉川县,恭帝二年分西晋寿郡置东洛郡,隶利州,分晋寿县置义城县,隶东洛郡,郡县同治今东河镇冯家坝。北周(557—581)废东洛郡,在今县境置元寿县,隶宋熙郡,旋省。隋初,罢郡置州。文帝开皇三年(583)废宋熙郡,木门郡及池川县。开皇七年改伏疆县为清化县。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州复郡,改利州为义城郡(治今广元市中区嘉陵办事处),义城县、嘉川县属义城郡,县治同前,改巴州为清化郡,清化县属清化郡。恭帝义宁二年(618),改义城县为义清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于清化县木门故地置静州,次年改狄平名地平,静州移治地平县,隶利州都督府,领清化、地平、大牟三县。贞观二年(628)又割利州嘉川县属静州,贞观十七年(643)州废。清化县改属巴州;武德元年析清化县置大牟县,治今南江县正直坝,静州废后隶巴州;地平县,武德元年分清化县置狄平县,治今普济镇大营坝,静州废后隶集州,代宗永泰元年(765)再改名通平县,敬宗宝历元年省入大牟县,文宗后又复置,隶属与治地仍前;嘉川县,仍治今嘉川镇嘉川坝,静州废后又还隶利州,代宗永泰元年改属集州。武德七年(624),置南平州,治义清县,隶利州都督府,领义清等三县,贞观二年南平州废,义清县还隶利州,天宝元年(742)改义清县名胤山县,治今东河镇冯家坝。五代,唐天佑四年(907),王建建蜀国(史称前蜀)至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今旺苍辖区先后属前蜀,后唐、后蜀管辖。嘉川、胤山两县仍置,治地无变,两县前蜀隶昭武军,后唐隶益州,后蜀隶利州。通平县仍置,治今普济镇大营坝,隶集州。清化县治今木门场,隶巴州。两宋,嘉川县仍置,真宗咸平五年(1002)由集州改隶利州益川郡。通平县,宋初仍置,隶集州,太祖乾德五年(967),省入嘉川县。太祖乾德三年(965)改胤山县为平蜀县,神宗熙宁三年(1070)省入嘉川县。清化县,宋初仍置,太祖乾德五年省盘道县(治今南江县八庙乡)入清化县,真宗咸平四年(1001)巴州改隶集州,神宗熙宁五年(1072)集州废,省入化成县(治今巴州区)设清化镇,镇直隶于县。元代初,嘉川县仍置,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省嘉川县入绵谷县(治今广元市中区嘉陵办事处),隶广元路。明洪武四年(1371)设广元府,复置嘉川县,治地仍前,洪武九年(1776)府降为州,二十二年州降为县,嘉川县省入广元县。清顺治元年(1644)张献忠攻占四川地区,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西,旺苍属大西广元县。顺治五年(1648),清军攻克广元,旺苍属清广元县,雍正八年(1730),在百丈关设巡检司,置巡检1员,分理广元县东部各堡社会治安等事。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清百丈关巡检司,设百丈关分县,治今东河镇百丈村,十三年撤分县,改设县佐署,十六年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民国二十二年(1933)6月,建置广元县,治旺苍坝,隶川陕省。同年12月,建置英安县,治今英翠镇场镇,初名莺舞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因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省军区指挥部副指挥长林英安在莺舞县境内剿匪牺牲,省苏维埃政府令改莺舞县为英安县。1934年底至1935年4月,川陕省移治旺苍坝市镇,1935年4月,红军北上抗日离旺后,广元,英安两县撤。同期川陕省苏维埃及红军各级指挥机构也于旺苍撤离北上。1941年10月7日,国民政府内政部令分广元县东部地区设治,1942年8月1日,旺苍设治局成立。1945年9月1日,撤设治局建置旺苍县,治治城镇,隶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1月12日,旺苍解放,仍置旺苍县,先隶川北行政公署,后隶剑阁专区,1953年隶绵阳专(地)区,1981年改隶广元市。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旺苍县经济大事记

[企业改革]围绕产权制度进行的多种形式改革全面铺开。371家国有和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已完成规定的改制任务,改制面达98%,触动产权的326户。乡镇工业企业改制面达92%。建股份有限公司37家,股份制改造58家,拍卖87家,转让集体股权20家。[农业重点工程]认真实施以工代赈工程、世行秦巴扶贫、东西合作等项目,“兴林、治水、改土、修路、建园”五管齐下,全年修建各类水利工程10536处,新增蓄引提灌能力226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0.77万亩,解决了2.86万人、2.74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改土1.35万亩,其中工程改土0.75万亩;建标准化庭园15000户,造林1.8万亩,新栽各种经济林木4.85万亩,其中银杏54万株、板栗36万株、金花梨2万株;发展肉牛0.6万头,肉羊2.5万只;专业蔬菜队种植面积已恢复到1750亩,已建棚室180个,实现产量1.03万吨。[交通建设]完成三乐路路面硬化、旺宁路鹿国和国盐段计划任务进度,大万公路通车,林溪寺大桥如期开工兴建,进行了全面的公路整治,好路率达75%。[创省级卫生县城]彻底解决了城市进出口难的问题,完成垃圾和粪便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的建设,各中小学校舍基本完成改造、修缮,各乡镇卫生院也基本完成改造,并建成县妇幼保健中心,大力改造旺苍中学、县人民医院造软、硬环境。[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创建文明单位省级9个、市级58个、县级185个,文明窗口、优质服务单位、五好家庭、文明市民遍布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好转。[实现越温脱贫]扶贫攻坚工作做到了计划分解、扶贫投入、领导联系、工作队伍“四到村”,扶贫对象、扶贫措施、项目覆盖、资金安排“四到户”,深入开展“万户帮扶”活动,把改土治水与“五个一”的脱贫基础工程,发展庭园经济与“六个一”的形象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了全县22个乡镇、163个贫困村、1.1户、4.35万贫困人口一举脱贫。[发展乡镇企业]坚持“效益第一、市场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改革,招商引资,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全县乡镇企业形成了新的运行、投入和管理机制,企业改制面达到98.5%,共盘活存量资产4450万元,全年共新、改、续建项目91个,完成投入2100万元,通过招商引进项目32个,引资827万元。[商贸流通趋于活跃]商贸经济以扩大内需、拓展城乡市场为着力点,努力扩大购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2亿,同比增长3.1%。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狠抓减员增效、顺价销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前推进,商贸企业改革取得实效。加快了普济、五权、国华、白水、嘉川、大德等乡镇的集贸市场建设,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加速非公有制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认真贯彻县委《关于突破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改进服务,优化环境,制止“三乱”,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800户,累计达3.4万户,同比增长5.6%;新发展私营企业60户,累计达407户,同比增长20.5%。个体私营经济纳税1400万元。个体工商户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占5%、9%和86%,私营企业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占2.7%、43.3%和54%。[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抓住“浙广合作”、“九广合作”机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制定完善并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共引进项目108个,引进到资金1.07亿元,已建成投入运行的项目71个。引进项目涉及农业、工业、能源、商贸、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宝隆稀土科技有限公司、亿达电缆有限公司等一批客商落户旺苍。搞活了一批停产企业,安置了一部分就业和下岗人员,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换代升级,培育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在农业上,“生态”项目改造薄坡地2250亩,“德援”项目新造林1.5万亩,“代赈”项目完成工程改土8324亩,“粮自”项目完成工程改土2200亩,“基础扶贫”项目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109亩,新建蔬菜大棚1254个,营造各类经济林1.9万亩。在交通上,嘉(川)张(华)路、县城至高阳等四条35公里油路铺设顺利完工,鼓城至七里峡旅游路建设已完成6公里路基工程,天(星)李(家)路于3月正式通车。在市政建设上,县城城市供水工程正加紧施工,已完成投资1270万元。在电力建设上,完成盐(河)万(家)线路的勘测,英(萃)鼓(城)线路的设计,完成了正源电站的并网和鼓城电站75KW电机的安装。在邮电通讯上,完成了县境内70公里国防光缆埋设,开通了县城到英萃、正源一线的光纤程控电话200门,县城区程控电话增容2500门,达到了15000门。[社会事业再上台阶]以“三优一学”、创建市级文明县城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取得成效,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以“普九”为重点,教育投入稳定增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基”评估一举达标。科技下乡常抓不懈,实用科技得到推广。防保量化管理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农村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切实加强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深入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计划生育率达9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成功举办了“两会一节”文娱晚会,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广播电视宣传报道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一城一网的管理体制。[县城供水工程建设]为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用水问题,筹措资金2500万元改建县城供水工程,成为全县有史以来单项投资最大的一项工程。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明确了以县自来水公司为项目法人,积极争取省市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上级拨、自己筹,银行贷”,目前已落实到位资金达2599万元。按照建成省级县城改水样板工程的要求,工程一开始就坚持了高起点、高标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整个工程可望在春节前完工。

旺苍县吸纳县外投资的优惠政策

一、投资方式:可以采取独资、合资、合作、兼并、购买企业产权或租赁、承包、BOT及其他法规内可行方式。二、投资范围:除国家垄断、限制、禁止发展的行业企业外的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各产业领域。鼓励投资的重点行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开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及出口创汇产品等。三、登记:除有特殊规定的行业和企业外,其他产品要注册资本达到规定标准的50%以上,经验资部门认可即可先登记发照,后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未到位的资金可缓半年到位。注册资本的构成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工业产权和经法定机构评估认可的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作价金额可占注册资本的80%。工业产权的作价金额可占注册资本20%以下份额。属于高新技术成果(应用型)向有限责任公司入股,作价金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35%;向非公司企业投资,作价金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50%。四、土地使用:按照省人民政府对贫困县外来投资政策进行优惠。1、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和基础产业等项目以及兴办医疗、文化教育、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可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使用土地。2、成片开发集体“四荒”(荒山、荒坡、荒水、荒滩),从事工、农业生产,不改变土地集体性质,不收费。3、兴办生产性企业用地,可采用出让、年租或折资入股等方式,土地收益县分成部分给予50%以上的返还。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其入股所获利润可用于扩大再生产投资。以租赁方式使用存量国有土地的企业,根据投资额多少可免交县分成部门一定年限的土地租赁费:投资500──1000万元的免交2──5年,1000──3000万元的免交6──7年,3000万元以上的免交8──10年。4、鼓励投资的重点行业企业,土地收益县分成部门给予80──100%返还。5、对利用我县闲置厂房、设施兴办的生产企业,可按评估价80%以下的金额购买,可作价入股,并可作股权转让。对鼓励投资的重点行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无偿使用。五、税费收取,1、凡来我县合资、合作或独资的新办企业可享受国家对贫困地区规定的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地方留成,三年内可视,其情况奖励给企业。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按市以上有关政策规定执行。2、新办企业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除交、省、市以上部分外,县受益部门按规定标准最低限的50%以下收取。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开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出口创汇产品生产和建设的各项规费属县受益部分的原则上免收。3、电贴按国家标准最底限收取。4、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都必须在《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和《收费手册》的范围内按物价部门核定的内容标准,亮证收费。每一笔费用,都要由收费人员填写《收费手册》,并签字。禁止一切乱收费。六、服务及奖励,1、对投资者,由我县有关部门实行“一站式”代理办证服务制度,随到随办。按国家规定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核发许可证或专项审批的,要积极协助申办,县内手续按“一站式”办证服务的规定期限办完或提出审批意见。2、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兴办的重点企业实行领导挂牌服务制度,每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引资企业实行挂牌服务;挂牌服务的内容主要有四条:一是除法定检查外;没有挂牌领导的同意,任何部门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二是没有挂牌领导的同意,任何部门不得对企业收费、罚款;三是挂牌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检查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四是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协助解决。3、凡在我县投资的投资者及其企业的员工,无论是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都可以自愿入旺苍县城区或所辖集镇非农业常住户口。除公安部门收取工本手续费每人共100元外,不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其未成年子女可随父母或其中一方自愿入旺苍县城区的非农业常住户口。4、对户口在我县的投资者,其子女在入学、入托、参军等方面,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对促进旺苍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投资者给予应有的政治荣誉。5、对引荐县外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做出重要贡献的县内外人员或单位,由政府按规定给予奖励。七、本优惠政策自2000年9月起执行。若国家出台比本规定更优惠的投资政策,执行国家政策,针对具体的企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的办法,具体商谈。